减隔震技术相关规范 从2001版建筑抗震规范纳入了减隔震技术开始,随着减隔震技术进步,减隔震技术的相关规范逐步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隔震相关规范有《建筑隔震橡胶支座》JG/T118—2018、《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CECS126—2001、《橡胶支座第1部分:隔震橡胶支座试验方法》GB/T20688.1—2007、《橡胶支座第3部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GB/T20688.3—2006、《建筑隔震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360—2015、《建筑结构隔震构造详图》03SG610—1、《建筑隔震柔性管道》JG/T541—2017。
减震相关规范有《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7—2013、《建筑消能阻尼器》JGJ209、《建筑结构消能减震(振)设计》09SG610—2。
减隔震技术的应用 目前减隔震技术已经大量广泛应用于有抗震需求的建筑结构中。
按照目前全球的科学技术水平,地震存在着不可预测性,即不知道何时何地将发生多大的地震。
在上述的前提下,咱们目前占主流的传统抗震存在着主要几点无法调和的痛点:
一、 如果按照传统“硬碰硬”的抗震思路全面提高各地的抗震设防标准,那么将造成建筑成本大幅提高,建筑功能大幅受限的情况。
理论上实心的混凝土(加钢筋)最为抗震,为了提高建筑性能将牺牲很多空间以加强梁柱,会出现类似下图所示的狭小的卫生间等设计(甚至有一些设计把淋浴头都安装到马桶上方)——日本很早期的抗震理念也有这么设计过抗震建筑。
第九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符合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依法制定和发布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
第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全过程负责,在勘察、设计和施工合同中明确拟采用的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按照合同要求对勘察设计成果文件进行核验,组织工程验收,确保建设工程符合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