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传统抗震结构主要利用结构主体结构抗侧力构件屈服后的塑性变形和耗能来耗散地震的能量,因此对这些区域的耗能性能要求特别重要。一旦由于某些因素而导致这些区域产生问题,则就会严重的影响结构的抗震性能,甚至产生严重破坏。在以往的结构抗震设计中,主要通过在结构设计中设置多道抗震设防线、选用耗能构件和对结构的刚度、承载力、延性的合理匹配来提高结构抗震性能。
隔震技术能有效降低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常用的隔震装置有天然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和高阻尼橡胶支座。橡胶支座隔震系统装置简单、施工方便,被认为是隔震技术迈向实用化最卓有成效的体系。
1、项目名称:先进弹性体创新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项目工程造价
2、招标内容:全过程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完成本项目的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具体的合同范围委托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咨询人需配合委托人工作且不得以此作为索赔、调整价格的理由),包括但不限于:
在国庆节来临之际,为筑牢消防安全底线。9月30日研究院组织安全指导员、检查员深入生产车间、商铺、餐馆等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消防安全检查。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隔震结构一般安装在楼层上部结构水平面宽度较小而楼层之间刚度较大、楼层高度在三十层以下的楼房建筑中。假如该楼房上部结构水平面宽度较大而不同楼层之间刚度又很小、楼层数量又较大,这时候的楼房上部结构就是多质点的隔震结构体系,需要采取相应的多质点隔震模型,而且另外还要想办法防止隔震结构出现扭转和发生倾覆等意外情况。
全体干部职工: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2年,面对经济新常态与后疫情时代,公司经营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压力与挑战,为确保高质量完成公司全年各项任务目标,我们除了要“外拓市场”、更应“内求精益”,根据1月13日公司支部委员会会议精神,为切实将“精细管理、降本增效”工作落到实处,特向全体干部职工发出如下倡议:
地震自古以来就是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人类有历史记录以来就和地震斗智斗勇。
早在几千年前,世界各国建筑师就成功的应用减隔震的概念和技术,建成了各类以柔克刚的古建筑,包括:宫殿、寺庙、楼塔、民居、桥梁、墓室和城墙等等。这些古建筑结构物,经历了数次强烈地震依然坚挺,多数完整保留至今,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大多采用了以柔克刚的的抗震方式,而非硬碰硬的抗震方式——充分证明了减隔震技术的安全有效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从信息化发展大势和国内国际大局出发,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事关网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擘画了建设网络强国的宏伟蓝图。
2.1 隔震技术应用的优势
1)相关实验数据显示在同等地震强度的作用条件下,已安装隔震技术的建筑物能够抵抗 8倍以上夫安装隔震技术的建筑物所受到的能量。2)与传统建筑相比美观性好:得益于安全的保护,上部结构可以降度设计,可使用传统建筑不能采用的(结构薄弱的)外形设计。3)与传统建筑和减震建筑相比实用性好:得益于安全的保护,上部建筑的功能发挥更灵活,公摊更小。4)与传统建筑相比经济性好。短期直接经济效应:虽然增加隔震层和支座的投入,但是也减少了上部建筑的建材用量。
9月20日上午,“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应急体系建设专场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摘要:《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44号)于2021年9月1日执行、《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于2022年1月1日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于2021年12月31日发布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 51408-2021)于2021年9月1日执行、《建筑消能减震应用技术规程》(DBJ53/T-125-2021)于2022年1月1日执行,技术标准的发布较为密集,省各地技术人员对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差异,在进行审查和设计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问题。为进一步提升省抗震防灾减灾技术水平,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质量管理和抗震防震技术推广,省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专家委员会对此类问题进行收集、整理、讨论、解答。本文对隔震技术问题和减震技术问题进行解答,供读者参考。
9月1日,煤化研究院党支部组织召开了领导班子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许峰一行到会指导,煤化研究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
省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提升全省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支撑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科技部印发〈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科发政〔2019〕313号)、《省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实施方案》(云科联发〔2021〕7号)精神以及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机制活则事业兴,加快推进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为创新活动加力。
让科研人员放开手脚谋创新。《省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20条措施》出台,从改革科研项目形成机制、创新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支持方式、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完善预算绩效和科研诚信管理等7个方面,为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动减负担、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