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你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减隔震技术:现代隔震技术定型前的探索

* 来源: 转载 * 作者: admin * 发表时间: 2023/04/13 15:45:10 * 浏览: 1509

1881年,日本的河合浩藏提出了“要盖一种在地震时也不震动的房屋",其做法是先在地基上横竖交错放几层圆木,圆木上做混凝土基础,再在上面盖房,以削弱地震能量向上部建筑物的传递;

河合浩蔵(かわい こうぞう 1856-1934)

1906年,德国的Jacob Bechtold提出了采用基础隔震技术以保证建筑物安全的建议;

1909年英国的医生卡兰特伦次伦次J.A提出了另外一种隔震方案,即在基础与上部建筑物间铺设一层化石或云母,当地震时建筑物滑动,以隔离地震。

1921年,日本东京建成的帝国饭店也利用了隔震的理念,该建筑地基为2~4m厚的硬土层,下面为18~21m的软泥土层。设计人F.L怀特用密集的短桩穿过表层硬土插到软泥土层底部,巧妙地利用软泥土层作为“隔震垫”。结果是在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中该建筑基本完好无损,而其它建筑则普遍严重破坏。

东京帝国饭店(震前视角)

东京帝国饭店(震后视角)

1927年中村太郎提出了吸收地震能量的必要性和增加阻尼器的做法。这正是以前各种隔震方案所忽略的。虽然限于当时的理论和技术水平,这些隔震方案大都没有实施,但隔震思想已经逐渐有了清晰的轮廓,所提出的概念已具备了现代隔震机构和系统的基本要素。

1924年,日本的鬼头间三郎提出了在建筑物的柱脚与基础间插入滑动或滚动轴承的隔震方案;

1969年,前南斯拉夫建成了第一栋隔震概念的建筑——柏斯坦劳奇小学,这栋建筑采用叠层的橡胶片,没有钢板,还不算是现代意义的隔震支座。

我国的相关探索如下:

(1) 砂粒滑移层(砂垫层)隔震房屋由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李立主持,于1980年在北京建成;

(2)石墨砂浆滑移层<加钢棒消能)隔震房屋由西南建筑科学研究所刘德馨、曾国林等主持;

(3)滑移块隔震房屋由西安市建筑开发总公司税国斌等主持,于1993年在大理市和西安市建成两幢;

(4)滑移板(聚四氟乙烯)隔震房屋由建筑科学研究院周锡元、王亚勇等主持,于1993年在新疆独山子建成;

(5)无粘结叠层橡胶垫隔震房屋由华中理工大学唐家祥、刘再华等主持,于1994年在安阳市建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